走了一趟北美館,主要是艾未未跟顏水龍的展。
我覺得艾未未... 也就這樣。如果比較起來,蔡國強真的強上許多。
當然,用一種相較之下極端慘忍的方式去對待(或說虐待)所謂的古董 or 古物,以觸發人們的思考開關,這對常常把「五千年歷史」掛在嘴邊的人來說,自然是很直接有效的。而像《Throught》、《葡萄》等作品,的確也製造出工藝式的美感。但問題是... 也就這樣...... 一種一眼望穿、很難停留看第二眼的單薄感。
btw... 《長安街》讓我想起韓寒〈此文槍手所寫,慎入〉,反而比作品本身更有趣。
顏水龍的《蘭嶼所見》、《洋房》、《抽煙斗的黑人》很有意思,工藝作品《竹檯燈》更是不錯(有沒有賣啊? XD),其餘... 沒啥特殊感覺。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漸漸脫離喜歡寫實畫風......
至於黃則修的攝影展也看了... no comment
2011年12月4日
2011年11月28日
《夢想家》的假設問題
這是假設性思考,所以請略過這個假設的合理性
假設:賴聲川製作《夢想家》的成本不需要兩億...
我不太在意他把其他錢花到哪去了,就像我不在意王建民受傷期間一場球沒打,但是月薪還是比我的年薪高很多......
我比較在意的問題是,如果製作出真的花上兩億的《夢想家》,我們能看得出來它值兩億嗎?
以下脫離假設...
我在 plurk 上頭看到人家轉貼《夢想家》的 YouTube,其實我根本不知道發生啥事情(平常不看電視也不看新聞),影片裡話劇部份看起來還有形有款的,但是一開始唱歌我就嘟嚷句「神經病,阿鬼你還是『說』中文吧...」就關視窗了。
是說,我本來就是會看舞台劇、會聽古典樂,但是遇到歌劇(即使有台詞字幕)就很容易睡死的人(樣本數有《魔笛》、《蕩婦卡門》、《茶花女》等...)所以這樣講《夢想家》也沒啥立論基礎......
假設:賴聲川製作《夢想家》的成本不需要兩億...
我不太在意他把其他錢花到哪去了,就像我不在意王建民受傷期間一場球沒打,但是月薪還是比我的年薪高很多......
我比較在意的問題是,如果製作出真的花上兩億的《夢想家》,我們能看得出來它值兩億嗎?
以下脫離假設...
我在 plurk 上頭看到人家轉貼《夢想家》的 YouTube,其實我根本不知道發生啥事情(平常不看電視也不看新聞),影片裡話劇部份看起來還有形有款的,但是一開始唱歌我就嘟嚷句「神經病,阿鬼你還是『說』中文吧...」就關視窗了。
是說,我本來就是會看舞台劇、會聽古典樂,但是遇到歌劇(即使有台詞字幕)就很容易睡死的人(樣本數有《魔笛》、《蕩婦卡門》、《茶花女》等...)所以這樣講《夢想家》也沒啥立論基礎......
2011年11月27日
《青韻流動》展雜感
日本:
看起來最有感覺的展間。
深見陶治的《天空川 III-1》,看的我都想買一個回家放,然後好好給它打個燈光。
川瀨忍的《青瓷鉢 滄浪 145》也很喜歡,然後對自己只能有「對啊!買來養浮萍那種水生植物一定很棒...」這種程度的念頭感到害羞......囧>
韓國:
李東夏作品的獅子表情真是好,可惜沒辦法照相 :(
其他的韓國作品,我只能說... 我很難喜歡
至於大陸的作品,感覺真的做的不錯,但是只有工藝上的不錯,沒辦法帶來什麼特別感覺。
台灣的作品,總是會有一種三不像的調調,不像韓國作品那麼亂來敢挑戰、不像大陸作品那樣扎實 or 踏實,也沒有日本作品那種內斂卻又能展現特色的功力。雖然整體來說感覺也不差......
看起來最有感覺的展間。
深見陶治的《天空川 III-1》,看的我都想買一個回家放,然後好好給它打個燈光。
川瀨忍的《青瓷鉢 滄浪 145》也很喜歡,然後對自己只能有「對啊!買來養浮萍那種水生植物一定很棒...」這種程度的念頭感到害羞......囧>
韓國:
李東夏作品的獅子表情真是好,可惜沒辦法照相 :(
其他的韓國作品,我只能說... 我很難喜歡
至於大陸的作品,感覺真的做的不錯,但是只有工藝上的不錯,沒辦法帶來什麼特別感覺。
台灣的作品,總是會有一種三不像的調調,不像韓國作品那麼亂來敢挑戰、不像大陸作品那樣扎實 or 踏實,也沒有日本作品那種內斂卻又能展現特色的功力。雖然整體來說感覺也不差......
訂閱:
文章 (Atom)